【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組織起草了長江三角洲區域統一標準《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NO、O3、CO)
傳感器法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現征求有關單位意見。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基礎和技術支持,自2012年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日益完善,環境空氣監測形成了國家 級、省部級、市、區(縣)4級監測體系,目前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建 成監測站點超過5000個,其中,包括國控站點數量1436個,經“十四五”國家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點位優化調整工作完成后,國控站點數量將增加至近1800個,解決了城市新增建成區缺少點位、現有建成區點位密度不均衡等問題, 達到地級及以上城市和國家級新區全覆蓋。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我國大氣污染特征的逐年變化,對新階段環境空 氣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點從顆粒物開始向顆粒物與臭氧等氣態污染物的協同管控上偏移。制定《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NO、O3、CO)傳感器法自動監測技術規范》,順應了新形 勢下氣態污染物重點管控工作的需求,有利于完善氣態污染物監測監控標準體系, 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數據依據和管控方向。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 則》的規定起草。參考GB 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HJ/T 193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 654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DB 13/T 2544 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RJGF 008-2021 網格化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儀認證技術規范;GB 4208-2008 IP53 外殼防護等級(IP 代碼);環辦監測函[2017] 2027 號 大氣 PM2.5網格化監測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技術指南等文件編制而成。
本文件規定了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NO、O3、CO)傳感器法自動監測系統的組成結構、技術要求、性能指標和檢測方法。本文件適用于長三角區域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NO、O3、CO)傳感器法自動監測系統的檢測和比對評估等工作。
傳感器法監測設備(sensor method monitoring equipment)指采用光散射、電化學、金屬氧化物等傳感器檢測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室外監測大氣顆 粒物和氣態污染物濃度狀況的監測設備。在本文件中特指 SO2、NO2、NO、O3、CO 等氣態污染物傳感器法監測設備。
網格化監測(grid monitoring)為達到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根據不同監控需求及環境特征,將目標區 域分為網格化的網格進行點位布設,對各網格中相關污染物濃度進行連續自動監測。網格化監測主要設備為傳感器法監測設備。
系統組成與原理:
本規范對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傳感器法監測系統的系統組成與測量原理進 行了描述。
監測系統由監測單元、數據傳輸及存儲單元、數據處理分析單元、其他輔助 單元組成。監測單元是指網格化監測設備,由采樣入口、測量裝置和輔助模塊等 組成,將環境空氣中氣態污染物(SO2、NO2、NO、O3、CO)輸送到測量裝置 并進行測量。數據傳輸及存儲單元能夠實時無線傳輸監測單元產生的數據、設備 工作狀態信息等,并安全存儲。數據處理分析單元是整個系統運行的中心,一般 由計算機、數據處理模塊及系統管理模塊組成,用于監測單元產生數據的換算、判別及網格化監測系統的管理等。其他輔助單元包括安裝儀器設備所需要的安裝 固定裝置等。
電化學法、金屬氧化物氣體傳感器相比于其他氣體傳感器,應用與研究較多, 且具有成本低、功耗低、靈敏度高等優點,國內外市場上的氣體傳感器生產廠家 的設計原理多為電化學法、金屬氧化物。本指南對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 NO2、NO、O3、CO)網格監測系統網格化監測設備的測量方法推薦為電化學、 金屬氧化物傳感器法,同時鼓勵其他原理傳感器監測性能的提升。
數據采集與上傳:
數據采集頻次≤1min,上傳頻率為 1min,每小時監測時間應≥45min。 由于氣態污染物傳感器法監測均為連續測量,此條參考《環境空氣質量自動 監測技術規范》(HJ T 193 2005)的 5.2 要求,要求傳感器法監測設備每小時監 測時間應≥45min,保證在每小時中采集到監測分析儀器正常輸出一次值的75%以上。
數據查看與存儲:
可通過設備主機顯示面板或其他無線傳輸方式現場讀取監測數據,并能夠記 錄存儲至少 3 個月以上的有效數據。為了便于監測系統設備的現場質控工作,本規范建議監測設備需配備顯示面 板,可以現場直接讀取監測數值。未配備顯示面板的設備應采用無線、藍牙等其 他傳輸方式保證可以現場讀取監測數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